首页 > 交易产品

基本分析

主要是分析影响国家经济走势以及汇率的核心因素。我们可以通过经济指标,国家政府政策以及新闻事件来分析一个周期内的汇率变化和走势。通过基本分析面我们何以很有效的预测未来的经济走势,但确不一定可以获得确切的入市价格,例如:在分析经济学家在对国内生产总值或者就业报告作出的预测,我们可以很容易的了解到未来整体经济的走向,但我们并不能获得入场的点位,和离场的点位的交易策略。我们需要使用精确的技术分析方法才能获得准确的交易策略。

影响汇率的主要因素

第一节 经济指标因素

就现在而言,对外汇市场影响最大的莫过于美国每月或者每季度公布的经济统计数据。其次为欧元区,英国以及日本,接着为澳大利亚,加拿大和瑞士等国的经济数据。美国会公布的数据之所以对汇率的影响最大是因为美元是国际外汇市场中最重要的货币。

以下是重要经济指标:
  1. 国内生产总值(GDP)- 指该国或该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价值。他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经济状况,更反映了该国的实力以及财富。当该国或者地区的GDP处于正数时,即表示该国或者该区的经济正处于发展阶段。相反的,如该国或者该区的GDP处于负数,即表示该国或者该区的经济正处于衰退阶段。

    当该国GDP大幅度的增长,表示该国的经济正蓬勃发展之中,国民收入增加,消费能力自然随之增长。该情况下该国的央行将可能提高利率,紧缩货币供应。该国经济表现良好且利率的上升将有助于该国货币的吸引力。反之,当该国GDP出现负数增长是,即表示该国经济正不断的衰退,消费能力随之降低,这时该国央行可能减息以刺激经济的发展,利率下降以及经济表现不振,这将导致该国的货币吸引力降低。
  2. 通货膨胀率(inflation Rate)- 是显示超发的货币与实际货币需求量之比,可以反映出通货膨胀,货币贬值的程度。在总商品和劳务供应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如发行的纸币过多,就会造成纸币大幅贬值,造成物价上涨,从而导致通货膨胀;如市场流通的货币过少,就会出现通货紧缩。如果一国通货膨胀高于他国,该国货币在外汇市场上就会趋于贬值;反之,就会趋于升值。衡量通货膨胀率的价格指数主要有三个:生产者价格指数、消费者价格指数和零售物价指数
    1. 2.1)  生产者价格指数(PPI) - 生产者物价指数(Producer Price Index),简称为PPI,是衡量制造商和农场主向商店出售商品的价格指数。它主要反映生产资料的价格变化状况,用于衡量各种商品在不同生产阶段所需的成本价格变化情况。因此,生产者价格指数是一个通货膨胀的先行指数,当生产原料及半制成品价格上升,数个月后,便会反映到消费产品的价格上,进而引起整体物价水平的上升,从而导致通货膨胀加剧。一般将食品和能源价格的变化剔除,从而形成“核心生产者物价指数”,以便进一步观察通货膨胀的变化趋势。如果生产物价指数比预期高,则有通货膨胀的可能,央行可能会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对该国货币有利好影响;如果生产物价指数下跌,则会带来相反的影响。
    2. 2.2)  消费者价格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简称为CPI – 是对一个固定的消费品篮子价格的衡量,主要反映消费者支付商品和劳务的价格变化情况,也是一种度量通货膨胀水平的工具,以百分比变化为表达形式。消费者价格指数表明了消费者的购买能力,也反映经济的景气状况。如果该指数下跌,反映经济衰退,必然对货币汇率走势不利;但如果消费者价格指数上升,则要看消费者价格指数的升幅状况。倘若该指数升幅温和,则表示经济稳定向上,对该国货币有利。由于各个国家均以控制通货膨胀为首要任务,通货膨胀上升同时也带来利率上升的机会,因此,反而有利于该国货币汇率的上升;假如通货膨胀率受到控制而下跌,利率也同时趋于回落,反而不利于该国货币的上升。美国消费者价格指数由劳工部每月公布,该指数包括工人和职员的消费物价指数(简称CPW),以及城市消费者的消费物价指数(简称CPIU)。
    3. 2.3)  零售物价指数(RPI) – 美国商务部每个月对全国范围的零售商品抽样调查,包括家具、电器、超级市场售卖品、医药等(各种服务业消费则不包括在内)。汽车销售额构成了零售额中最大的单一构成要素,约占总额的25%。个人消费增加,便会导致零售物价上升,该指标持续上升,将可能带来通货膨胀的压力,令政府收紧货币供应,利率趋升则为该国货币带来利好政策的支持。因此,该指数向好,理论上应有利于该国货币汇率的上升。
  3. 外贸平衡(Trade Balance Figure),简称为TB,反映了国与国之间的商品贸易状况,是判断经济运行状况的重要指标。外贸平衡数字直接影响一国汇率的变动。如果一国国际收支出现顺差,外国对该国的货币需求就会增加,流入该国的外汇就会增加,从而导致该国货币汇率上升;相反,如果一国国际收支出现逆差,外国对该国货币的需求就会减少,流入该国的外汇就会减少,从而导致该国货币汇率下降,使该国货币贬值。
  4. 利率(Interest)- 利率由国家的中央银行控制,所有国家都把利率作为观察经济调控的重要工具之一。当经济过热、通货膨胀上升时,便提高利率、收紧信贷;当过热的经济和通货膨胀得到控制后,又会把利率适当地调低。某种货币的利率上升,则持有该种货币的利息收益增加,吸引投资者买入该种货币,因此,对该货币有利好的支持;如果利率下降,持有该种货币的收益便会减少,该种货币的吸引力也就减弱了。因此,利率升,货币强;利率跌,货币弱。
  5. 失业率(Unemployment Rate)- 指一定时期全部就业人口中有工作意愿而仍未工作的劳动力数字。美国劳工部每月会对全美国的家庭进行抽样调查,如果该月美国公布的失业率数字较上月下降,表示雇佣情况增加,整体经济情况较佳,有利美元上升;如果失业率数字大,显示美国经济可能出现衰退,对美元有不利影响。
  6. 非农业就业数字(Nonfarm payroll employment)。非农业就业数字为失业数字中的一个项目,该项目主要统计从事农业生产以外的职位变化情形,它能反映出制造行业和服务行业的发展及其增长。该数字减少,便代表企业减低生产,经济步入萧条;反之,当该数字增加时,则显示社会经济发展较快,消费性以及服务性行业的职位增多。非农业就业数字大幅增加,理论上对汇率有利;反之则相反。
  7. 财政预算赤字(Budget Deficit )-主要描述政府预算的执行情况,说明政府的总收入与总支出状况。一国之所以会出现财政赤字,有许多原因。有的是为了刺激经济发展而降低税率或增加政府支出,有的则是因为政府管理不当,引起大量的逃税或过分浪费。一国财政赤字若加大,该国货币就会下跌;反之,若财政赤字缩小,该国货币就会上扬。
  8. 平均时薪(Average Hourly Earnings)-是用平均每小时和每周收入来衡量非农业部门的工作人员的工资和薪水水平,是一个月中关于通货膨胀的头条消息。一般而言,如果预计平均小时薪金能引起利率的上涨,那么每小时工资的上涨对该国货币而言将形成利好刺激,反之,则形成利空刺激。在美国,该指标由联邦储备委员会进行监控。
  9. 个人收入(Personal Income) – 是指个人从各种途径所获得的收入的总和,包括工资、租金收入、股利股息及社会福利等收入。个人收入提升代表经济景气,下降则是经济放缓、衰退的征兆,对货币汇率走势的影响不言而喻。如果个人收入上升过急,央行担心通货膨胀,又会考虑加息,加息自然会对货币汇率产生强势效应。
  10. 消费者信贷余额(Consumer Credit)- 消费者信贷余额(Consumer Credit),包括用于购买商品和服务的将于两个月及两个月以上偿还的家庭贷款。
  11. IFO经济景气指数(IFO Business Climate Index) –IFO经济景气指数。由德国IFO研究机构编制,是观察德国经济状况的重要领先指标。它是通过对企业家进行定期的问卷调查,并根据企业家对企业经营情况及宏观经济状况的判断和预期来编制,由此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经济运行状况,预测未来经济的发展变化趋势,是对包括制造业、建筑业及零售业等各产业部门每个月的情况进行调查,每次调查所涵盖的企业家数在7000家以上,100~200为景气区间,表明经济状况趋于上升或改善,越接近200越景气;0~100为不景气区间,表明经济状况趋于下降或恶化,越接近0越不景气。
  12. ISM指数(Institute of Supply Management Manufacturing Index)是由美国供应管理协会公布的重要数据,以采购经理人指数最具有代表性。该指数是反映制造业在生产、订单、价格、雇员、交货等各方面综合发展状况的晴雨表,通常以50为临界点。高于50被认为是制造业处于扩张状态,低于50则意味着制造业的萎缩,影响经济增长的步伐。
  13. 个人收入(Personal Income) - 零售数据对于判定一国的经济现状和前景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因为零售销售直接反映出消费者支出的增减变化。汽车销售构成了零售销售中最大的份额,一般能够占到25%,一国零售销售的提升,代表该国消费支出的增加和经济情况的好转,利率可能会被调高,对该国货币有利;反之,如果零售销售下降,则代表景气趋缓或不佳,利率可能调低,对该国货币形成利空消息。
  14. 汽车销售(Auto Sales) 汽车销售额如果上升,一般预示着该国经济的转好和消费者消费意愿的增强,对该国货币产生利好影响,同时可能伴随着该国利率的上升,刺激该国货币汇率上扬;反之,情况则相反。

第二节 财政政策因素
  1. 货币政策的主要形式是改变经济体系中的货币供给量。货币政策在执行上可以分为紧缩和放松两种情况。紧缩的货币政策是减少社会上的货币供给量,造成该国货币的升值;如果是放松的货币政策,则其目的是增加社会上的货币供给量,以吸引投资和消费,这将造成该国货币的贬值。

    财政政策调整对汇率走势的影响是通过财政支出的增减和税率调整来影响外汇供求关系的。紧缩的财政政策通常会减少财政支出和提高税率,从而引起一国货币对外汇率的上升。一般而言,若一国政府减税,将导致市场中货币流通量的增加,驱使货币贬值;若一国政府增税,将导致市场中货币流通量的减少,驱使货币升值。
  2. 中央银行的直接干预
    当外汇市场投机力量使得该国汇率严重偏离正常水平时,该国中央银行往往会入市干预。 一般中央银行对外汇市场的干预有三种方式:
    1. 2.1)  中央银行的间接干预,是指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工具干预利率的变化进而影响汇率的走势。中央银行的间接干预可分为以下几种:
      1. 2.1.1)  公开市场业务,即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购入或卖出政府债券,影响外汇汇率走向。当市面上投机过度,物价指数太高,货币汇率下降过快时,中央银行就会在证券市场上卖出高息的政府债券,那些买入债券的投资者,就会用现金来换取债券。这样,市场中流通的货币量减少,该货币的价格自然就会上升,即汇率开始上升。
      2. 2.1.2)  调整再贴现率。“再贴现率”是中央银行借钱给商业银行的“利息”。当商业银行缺钱时,有两种办法获取:一种是向中央银行借款,支付“再贴现率”;另外一种是提高存款利率,吸引公众存款。如果中央银行提高“再贴现率”,迫使商业银行借款成本过高而导致放贷无利,就会导致商业银行加息。如此,“再贴现率”就可以影响存款利率,进而影响汇率。
      3. 2.1.3)  调整准备金率。中央银行有权决定商业银行和其他存款机构的法定准备金率,如果中央银行决定提高准备金率,就会使所有的存款机构中不可动用的资金增加,从而导致社会流通中货币供给的减少。如表明中央银行的意图是扩张货币供给、降低准备金率,那么对货币汇率的上升就会带来压力;反之,则情况正好相反。
    2. 2.2)  中央银行的直接干预,是指中央银行作为外汇市场主体参与外汇买卖,进而影响外汇汇率的走势。
      当某种货币的买盘非常强劲时,直接干预行为就意味着中央银行必须卖出这种货币。如果中央银行卖出的货币数量相当有限,就只能够产生稍微的贬值,那么汇价随后通常都会再度上涨,结果干预的行为只会让买方能够以较低的价格买进该货币;只有中央银行进行大量的干预,汇率的走势才有可能发生反转。
      1. 2.1.1)  中央银行的直接干预方式和效果,会因市场的反应而有所不同,具体来说:
        1. 在重要的压力位或支撑位附近进行干预比较容易产生效果。
        2. 如果外汇市场异常剧烈的波动, 这些因素对汇市的扭曲经常是短期的,那么中央银行的干预会十分有效。
        3. 数国中央银行联合进行干预,会对汇率市场造成重大的影响。
        4. 如果中央银行希望本国货币汇率以稳定的方式贬值,可能需要同时在买、卖两方面进行干预。
        5. 干预并不代表真正的市场供求。
        6. 当市场预期中央银行可能干预时,会出现盘整走势, 干预行为一旦实际发生,市场常会呈现“利空出尽是利好”的涨势。

  3. 官方发表申明或讲话,对外汇市场以舆论导向的方式进行试探性的打压或抬高。可以直接干预汇率,也可以通过利率政策来进行间接的干预,甚至采用道德劝导或威胁等手段。

第三节 政治新闻因素
  1. 政治和新闻因素,是指社会政治生活中发生的一系列出乎意料的事件。在政治和新闻事件发生之前,往往首先会出现一些传言,外汇交易市场对各种政治和新闻传言会作出相应的反应。如果传言确实可信,汇率会产生反应;当传言被证实时,市场可能不再反应。所以,在外汇市场上就流传着一句古老的格言:传言出现时买进,传言证实后卖出(Buy the rumour ,sell the fact)。
  2. 由于政治因素的出现多带有突发性,来得快,去得猛,事前无征兆,难以预测,所以对汇市的破坏力极大,造成外汇汇率短时间的大起大落。
  3. 政治因素对汇率走势的影响
  4. 由于政治因素的出现多带有突发性,来得快,去得猛,事前无征兆,难以预测,所以对汇市的破坏力极大,造成外汇汇率短时间的大起大落。
    1. 政权更替:当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权更替时,新生的政府可能把以前政权的货币作废,然后发行自己的货币,以前国家的货币就可能会变得一钱不值。例如,1990年伊拉克占领科威特后,立即宣布科威特这个国家不复存在,成为自己的第19个省,科威特货币作废,导致大多数科威特富人一夜之间变成了穷人。
    2. 政变: 当一个国家发生政变时,该国货币的汇率就会大幅下跌,局势的动荡永远是打击货币的重要原因。例如,东南亚地区的政治局势一直不太稳定,像菲律宾、泰国、印尼等国,军人和不同的党派经常发生政变,每一次政变都会使该国货币遭到沉重打击。
    3. 政府重要官员的遇刺或意外死亡:政府重要官员的遇刺或意外死亡也会给政治局势带来不安定的因素,并导致该国货币汇率的急跌。例如,在美国总统里根当政时,里根突然遭到刺杀,生死未卜,市场上的投机客听到这个消息,立即大量抛售美元,买入瑞郎和马克,令美元大幅下挫。
    4. 政治丑闻和官员下台:一个国家的政治家、政府官员被牵扯到桃色事件、金融丑闻、选举舞弊、引咎辞职等事件时,也会造成该国货币的剧烈波动。例如:曾经有美国财长辞职,引发了许多投资者对在美国投资的不信任,致使大量的资金流出美国,令美元汇率大幅下跌。
    5. 战争因素:战争因素也是令参战国汇率大跌的重要因素,因为投资者都担心该国是否经得起战争的拖累,是否会引发参战国经济衰退等问题。例如,美国和伊拉克战争前夕,美元一直都受到压力,这使避险货币瑞郎的汇率节节上升。
    6. 恐怖袭击:恐怖袭击也是令汇率短期内大幅下挫的主要因素。例如,“9.11事件”中世贸大厦受到恐怖袭击,造成了数千人死亡,这些人都是美国经济界和金融界的精英,这对于美国经济的损失是不可估量的。当时引发了美元汇率的大幅下降,人们纷纷抛售美元,买入瑞郎、欧元等避险货币来逃避风险,半个小时内瑞郎的涨幅接近5%。

  5. 这种短期性突发事件会引起外汇的现货价格波动,甚至背离长期的均衡价格。但是当事件发生后,外汇走势又会按照其长期均衡价格的方向变动。一般来说,短期的价格变动最多只会修正长期外汇均衡价格的方向,却很难改变或彻底扭转它的长期波动趋势。
  6. 新闻因素对汇率走势的影响
  7. “新闻”是指那些不可预料的事件,包括经济统计数字的发表、政治事件、新的国际货币安排、谣言等。新闻因素会影响外汇市场上交易者的预期。任何新闻因素都会即时、有效地融入到即期汇率或远期汇率的决定中。
第四节 投机心理因素
  1. 所谓市场心理,是指市场上多数人在某一特定时间、特定形式下,对某种汇率走势的看法,它是在一定时间内慢慢酝酿而形成的。通过心理预期因素分析外汇汇率走势有两个重要的指标:
    1. 消费者情绪指数(Michigan Index of Consumer Sentiment,ICS)
    2. 消费者信心指数(Consumer Confidence Index)

  2. 当交易者预料某种货币可能会贬值时,他们会大量抛出;而当预料这种货币的汇率可能会上升时,则会大量买进。由于这种大出大进,也会使汇率发生变化,加强了升或跌的趋势。